說到快時尚,怎么也繞不開其中之一的GAP(蓋璞),作為美國服裝零售商,GAP從1969年創建時屈指可數的幾名員工發展到現在,已經成為了一個坐擁五大品牌品牌(GAP、Banana Republic、Old Navy、Athleta、Intermix)與三千多多家連鎖店、年營業額超過130億美元、員工16萬多人的跨國大公司。今年5月23日,GAP更是位列《財富》美國500強排行榜第220名,可謂是聲名赫赫。
然而,近期,根據多家媒體平臺報道,GAP分布于北京、上海南京、長沙等多地的門店正在進行清倉大甩賣即將撤柜,有些門店更是將“大減價”、“閉店清倉,全場正價/減價/超值精選商品4折”等廣告牌懸掛在櫥窗上,或者是廣播循環播放:“店鋪已進入閉店倒計時,所有商品不退不換”,在類似小紅書等一些社交平臺上,更是處處充斥著關于GAP的短視頻:“白菜價 趕緊沖~”“要買CAP的姐妹一定要看這條”“大甩賣”“直到關店打折!我才get到GAP的直男審美”,不知道的,還以為GAP要“退出”市場。
這一切不禁讓人想起年初以來,GAP就曾關閉廣州、深圳等多個城市的門店,做過類似的操作,如此看來,GAP對于收縮市場的決策非常堅定。
作為快時尚大品牌之一,GAP 也不可避免地在快時尚潮流消退的大環境下“碰壁”,在2022財年首季度業績報告中顯示,該季度GAP公司銷售額同比下降13%至35億美元,線上銷售同比下滑17%,店鋪銷售額同比下降10%,凈虧損1.62億美元。
回顧GAP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史,自2010年上半年便高調宣布將全面進軍中國市場,分別在上海和北京設立了首批四家旗艦店。其中上海兩家位于南京西路的中創大廈的門店面積分別寬達1796平方米和1140平方米。如今快時尚熱度消退,GAP面對業績下滑、頻繁關店的處境,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,當然了,不止GAP,近年來快時尚國際大牌業績不斷下滑,紛紛閉店甚至撤出中國市場可以說是一個普遍現象。例如ZARA的姐妹品牌Bershka、Pull&Bear和Stradivarius便在上個月正式退出中國市場,多渠道關閉。H&M旗下的MONKI天貓官方旗艦店也在今年三月份閉店。
在這個世界全疫情時代下,哪怕是GAP這些國際大牌的實體店也面臨了生存的困境,如何在時代的變化浪潮中發展下去,這也是接下來GAP等一眾品牌不得不面對和解決的問題。